财新传媒
2011年12月12日 11:22

姜明安就依法行政有关问题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

《法制晚报》记者  付中  实习生王晓飞
 

针对当前行政立法、执法中的问题,著名行政法学家姜明安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我国目前与依法行政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依法行政·
    改革
    决策、执行和监督应适当分离和相互制约

    FW:2004年,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七年过去了,您认为我国在依法行政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姜明安:《纲要》发布后,我国由“全能政府”逐步向“有限政府”转变,...





阅读全文>>
2011年12月01日 11:08

敬畏民意,严控“三公”经费

近年来,互联网和各种平面媒体不时曝出一些国家机关在“三公经费”(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境]经费)使用方面存在奢靡、浪费和腐败的现象,人民群众对此极为不滿,要求政府改革预算制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标准,公开“三公经费”使用情况,推进政府廉政、勤政。为了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国务院法制办近日推出了《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该《征求意见稿》规范的虽然不只是“三公”事务,而是...

阅读全文>>
2011年12月01日 11:07

行政诉讼法修改中的六大难题

三大诉讼法修改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形成后启动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制的重大工程。目前,三大诉讼法中已有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形成了正式修正案并于今年先后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唯有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尚未正式启动。不过,行政法学界和实务界均早已行动,先后草拟出了数份修改建议稿,最高人民法院更是于日前召开行政诉讼法修改专题研讨会,提出了一份有86个条文修改意见的整理稿。

比较学界和实务界提出的各种行诉法...

阅读全文>>
2011年11月25日 10:39

《行政强制法》的基本原则和行政强制设定权研究

内容提要:《行政强制法》设计和体现的基本原则共有六项:平衡原则、比例原则、行政强制法定原则、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和救济原则。这些基本原则既指导该法整体法律制度的设计和具体法律规则的制定,也将在该法正式施行后指导执法者对该法所确立的规范和制度的实施。《行政强制法》遵循平衡原则、比例原则和行政强制法定原则的要求,对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行政强制设定权进行了科学的配置,此种科学配...

阅读全文>>
2011年11月09日 10:15

解决依法行政现存的问题和障碍须“对症下药”

2004年,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了在我国推进依法行政的七项目标和六项基本要求,确定以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我国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七年了,我们在依法行政方面已推进到了什么位置呢?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问题?离《纲要》确立的法治政府目标和基本要求还有多大距离?对此,我们有必要进行认真的回顾、分析、评估,以确立未来三年继续推进和最终实现目标的对...

阅读全文>>
2011年09月09日 15:05

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都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执政党要实行依法执政的执政方略。在中国,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关键和前提,没有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和各级党委的依法执政,中国要实现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是不可能的。

自依法执政作为党的执政方略提出以后,全党上下对之进行了认真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日前,中共湖南省九届十三次全会通过的《法治湖南建设纲要》在总结十六大以来学界对...

阅读全文>>
2011年09月01日 09:28

建立真正的土地市场制度

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我国土地管理制度问题研究举行集体学习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学习会上提出,完善和改革我国土地管理制度要重点抓好四项工作,其中之一是:切实维护群众土地合法权益,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用地,完善征地补偿机制,规范征地拆迁管理,加大土地督察和执法力度,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用地”的指示,为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特别是建设用地改革,展示了...

阅读全文>>
2011年08月27日 08:34

发展、改革、创新与法治

摘要:文章认为,目前,我国国人对法治与发展关系的认识存在若干误区。如认为在中国当下的转型时期,发展是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法治是次要矛盾或矛盾的次要方面;发展是目的,法治只是发展的手段之一;我国当下政治、经济、财政、税收、司法等各项体制、机制和制度的改革尚不到位,法治应慢行、缓行等。文章提出,为纠正这些错误认识,必须正确把握法治与发展、改革、创新的适当关系。文章把这种关系归结为三个方面:其一,...

阅读全文>>
2011年08月03日 11:11

“三公”经费公开,还需进一步推进

今年3月2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要求中央各部门于今年6月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截至7月27日,已有86个中央部门陆续公开了本部门的“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和支出情况。除中央部门外,某些地方政府,如北京市政府,也主动公开了自己的“三公”经费情况。

“三公”经费公开,是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法治政府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公开、透明。只有公开、透明,才能防止公权力滥用,防止...

阅读全文>>
2011年07月05日 14:57

姜明安谈理性,建设性推动中国法治进步

导语:为纪念《检察日报》创刊20周年,正义网特别策划了“法治足迹——《检察日报》20周年系列访谈”。7月5日上午9点,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姜明安教授做客正义网直播间,畅谈他在理性建设性推动中国法治进程中所作的努力以及对检察日报记录中国法治进程的印象。

“政府有保障公民住房权的义务和责任,应当把‘保障居民住房权’入宪。”

我关注拆迁的三大原因 

一是我们是研究公法、行政法的,公法...

阅读全文>>
2011年07月01日 15:41

离开法治就没有科学发展

法治是科学发展的保障。没有法治,权力没有制约,执掌权力的人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使权力,经济、社会不可能科学发展。

法治同时也是科学发展本身的内涵之一。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法治的基本功能恰恰是保障人权,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但是,现在我们一些地方领导人在推动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无视法治,漠视法治,轻视法治,乃至践踏法治。今年年初...

阅读全文>>
2011年06月08日 17:24

法治与发展对策研究的进路与方法

日前,北京大学法学院举行法治与发展对策研究院成立庆典。院领导在庆典议程中安排我做一个相关问题的演讲。讲什么呢?中国法治与发展对策研究的课题太多,涉及的问题太过广泛,复杂,半个小时的演讲可能讲不清楚其中的任何一个问题。于是我决定不以法治与发展对策研究的任何实质问题作为我演讲的题目,而选择讲一个比较超脱,可即兴发挥,时间可长可短,既允许长篇大论,也允许三言两语即能说明自己观点的话题。这个话题的最佳选择...

阅读全文>>
2011年05月23日 11:44

民主是治理“违拆”的治本之策

今天中国老百姓对三件事特别不高兴、特别不满意,特烦,可谓之“三烦”。这“三烦”分别是吃烦:烦毒大米、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住烦:烦暴力强拆、野蛮强拆,烦房价高,烦当房奴等;行烦:烦车堵路,路堵车,望堵兴叹,烦骑自行车或步行无路可走,烦各种收费站太多,高速路不高速,等等。

怎么治理这“三烦”,近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想了很多办法,出台了很多对策,但是收效不彰。仅就治“违拆”(“违拆”是相对于“违建...

阅读全文>>
2011年05月08日 11:36

能动司法与公正司法

提要: 能动司法与公正司法的基本关系应该是:公正司法是目的,能动司法是手段。为了推进和保障公正司法,有必要提倡和实施一定的能动司法。但是,司法的能动性必须以司法的被动性为基础,不能突破法治的界限,不能以牺牲司法公正为代价。

传统法治理论认为,司法相对于行政,行政是能动的,司法是被动的。所谓“司法的被动性”,从诉的启动言,是不告不理;从诉的审理言,是当事人举证、当事人辩论,法官中立;从诉的裁判言,证...

阅读全文>>
2011年04月06日 20:16

推进依法行政须除五道“坎”

对话人: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姜明安

《法制日报》记者 任 雪

对话动机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8日下午就推进依法行政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进行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此前,国务院法制办曾组织“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课题组对依法行政相关问题进行...

阅读全文>>
2011年03月21日 16:44

对“两会”议案、提案、建议的反思

考虑这个问题已有些时日了。正好今年“两会”时,某大报约我写一篇时评,我就写了这个稿子。但他们看后,觉得这个问题有些敏感,就让我换个题目写。然而我自己觉得这个题目比较重要,应该引起国人重视,就将该文电子版分别发给《南方周末》和《法制日报》。两个报纸均给我发了。我给两报稿件的内容虽讨论的是同一个问题,但文字表述还是有所区别。现将两文同时转载于下

怎么更好开“两会”

-------- 议政、评政、督政比提交议案、...

阅读全文>>
2011年03月17日 16:49

姜明安教授就“常回家看看”应否入法答《人民日报》记者问

人民日报记者:姜教授,最近在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过程中,社会各界对该法应不应该将子女在一定时限内回家看望父母(“常回家看看”)确定为子女的一项法定义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人们的意见很不统一,分歧很大,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姜明安:子女常回家看看父母,孝敬父母,这既是道德义务,也可以是一个法律义务。

道德和法律是两个范畴,但是是两个联系非常密切的范畴。法律规范,只要是良法,它应该符合相应社会...

阅读全文>>
2011年03月17日 16:16

姜明安谈行政法体系

专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

行政立法:总体完备,仍缺《行政程序法》

对话人物:姜明安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参与起草《公务员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立法法》等重要法律,参与一百多部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立法咨询、论证工作。

  采访记者:《新京报》记者赵继成

第一部分 行政法的地位

新京报:行政法在整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怎么评价它的重要性?

姜明安...

阅读全文>>
2011年01月26日 11:43

公民权利,政府必须认真对待---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一个政府是否是法治政府,其最重要的区分标志是看它是否认真对待和尊重公民的权利。《认真对待权利》的作者德沃金说:“如果政府不给予法律获得尊重的权利,它就不能够重建人们对于法律的尊重。如果政府忽视法律同野蛮命令的区别,它也不能够重建人们对于法律的尊重。如果政府不认真地对待权利,那么它也不能够认真地对待法律”。2001年12月7日,我们北大五教授之所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查和撤销国务院1991年发布,2001年修订的...

阅读全文>>
2010年12月24日 15:06

姜明安谈《土地管理法》修改

(在财新传媒“拆迁与土地制度变革”研讨会上的发言)

暴力拆迁下的悲剧有很多原因,有错误的发展理念的问题,有偏激的城市化道路的问题,有分税不合理的财政体制问题,还有改革滞后的政治体制的问题。

我们当时提出违宪审查建议的立意很明确,就是要推动拆迁的“废旧立新”——废的是“拆迁条例”(《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立新的“征收条例”。但“立新”的情况现在已经有了变化。我认为现在已经不是搞一个条例(行政法规...

阅读全文>>